好百科首页 > 如果分享知识会被对手弯道超越,你做吗?

如果分享知识会被对手弯道超越,你做吗?

发愤的草莓 2018-08-22 浏览108次
如果分享知识会被对手弯道超越,你做吗?的头图

原创 | 发愤的草莓

说起“分享”这件事,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大多数人的感觉是:“我知道了一个知识,这是个好东西,千万不能讲出来。要是别人知道了赶超我,怎么办?”

那种感觉,好像是高考前复习那样,你突然发现一种学习方法特别有用,却假装不知道,不舍得告诉周围的同学。

曾经,时常以为“分享”是一件很亏的事。

然而,在这3年100万字的知识分享后,我却发觉,“分享”是一件很赚的事。


01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

你有没有想过,石器时代、农耕时代,都有信息,为什么不叫“信息社会”?

对,区别就在于传播速度。

以前的信息是人走马跑的速度,一项新知识、新发明、新技术,从中国传到欧洲,得花上几百年的时间。

那时候,知识和信息是极为昂贵的。

而现在呢,许多知识和信息在1秒之内能通过网络找到。

大脑甚至不用记忆太多的东西,只要知道去哪里找就行。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一个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掖着藏着未必是好事。要知道,全世界至今有不少重大发明,是不同地点的两个人几乎同时研发的。

比如电话的发明人,我们都认为是美国人贝尔。但其实还有一个叫格雷的人,和贝尔同时在研究电话。只不过贝尔抢先了几个小时注册专利,所以获得了发明权。

你现在想到的知识,悟到的真理,未必别人没想到。

你现在想到的知识,悟到的真理,很可能前人都讲过呢,只是没有提升到某个高度,或者形成朗朗上口的“知识晶体”罢了。

你先分享出来,第一个提出者就是你。

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二个就是狗熊,没有人会记住第二个人。而别人还会觉得说第二个是去抄袭第一个的。

也许你可能还比他先想到,但是晚说一点,没戏了。

在网络畅通的时代,某个知识反正迟早都会被知道,不如先从你的嘴里面说出来,大家都感恩你。

退后一步讲,不用特别担心别人“知道”就能“学到”。

因为——听过未必懂,懂了未必记住,记住未必能常常想起,需要时想起未必有资源,即使有资源未必能坚持。

尽管如此,不能说分享无用。

也许无法立刻给别人带来行为改变。但至少你先说出来,先更新对方的认知,这是影响别人做出改变的第一步。


02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换,依然是各有一个。

但是,你有一个知识,我有一个知识,我们交换就有两个知识。而且这种交换还带着进步的色彩。

当你在网络上先展现个人思想和洞察,可以引来不少网友围观。

从概率上讲,多少有一些是牛人,至少有比你强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哪里讲得不对啊,或者是他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呢。在留言区一说,对你的内容是补充。

也许刚好讲的那一点,正是你缺少的那一块,是你知识的盲区。如此,你的知识体系又得到圆满。

抛出一个思想,并不是为了炫耀,而在于抛砖引玉。

取得别人的建议,能获得更完整的知识框架,慢慢的,你将建成一座宏伟的知识宫殿。这是典型的“以教为学”。

美国国家智库高级研究员乌尔里希.伯泽尔在他的《有效学习》中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高效学习技能,“以教为学”正包括在这些技巧当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以教为学”让分享者的知识掌握更牢固。因为教的时候,需要你从大脑里提取原来存储的信息。

“提取”和“存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每一次提取,大脑内的信息将重新组合排列。

就像你从衣柜里抽取衣服再放回去时,要重新折叠,并且放的具体位置也不同了。也许变得更加有序,下次再找更加容易。

这时候,你正在制造一个学习的闭环,从输入到输出,一圈又一圈。当然学得更牢。



03

以前物质匮乏时,好酒不怕巷子深。

现在信息爆炸时代,这句话往往不灵验了。网络上形式多样的内容,随时随地能吸引你的眼球。商家千方百计要用掉你的注意力。

所以,现在的好产品总摆着高姿态,就会吃亏。即便你是“好酒”,现在也要配上营销手段,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腾出注意力认识你。

如果想获得别人一点点认可,让大家知道你在这方面“行”,可千万不能把自己的认知水平藏起来了。

就像去相亲,你也一定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对方有愿意想了解你。正如有句话说的,我不可能透过你脸上的青春痘,去发现你内心的美好。

所以,光说“我很厉害”1万句,没人会听,需要拿出点实际的来。能讲出东西,能分享出知识干货,才是硬功。

比如,如果你自称PPT达人,没有其它金光闪闪的头衔,又从来没有分享过这方面的技巧,别人凭什么信你?估计很难吧。

当你每每有认知升级时,立刻将收获的知识,连同喜悦一起分享出去,又会有惊喜。

单是能坚持分享这件事,说明你起码是个靠谱,有毅力的人,和你合作不会被诈。

有价值,就要show出来。日积月累,形成品牌,可以降低别人信任的门槛,社交成本更低。

信任是隐形的资产,人们常常看不到,却不知这种财富的巨大。人和人看着相同,好像只是一个肉身在那里。但拥有个人价值,背后才会金光闪闪。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名成功人士,鲁豫和一个不知名的记者想要采访你,你的心理感受有什么不同?对哪个更信任一些?

还有,那么多网络大V轻轻挥手,后面一大拨粉丝跟着干,为啥?因为信任,因为持续分享建立了信任。

别看简简单单的分享行为,却在构建你的个人价值。下次别人有这方面的困惑,也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你。

而藏着好知识,最后是害自己。信息不流动,知识无法成为你的力量。



04

TED曾有一个演讲。主讲人参加老同学聚会时,发现大家都是事业有成,但是其中有的幸福,有的却不幸福。

而更加幸福的那拨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事业不只是为自己而战,而是有“助人”的因素。助人,让你更幸福!

积极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Shawn Achor)曾引用《幸福有方法》这本书的发现:

一组实验参与者被告知一天内要完成5件帮助别人的善事,他们的快乐程度高于其他组,即使在实验结束许多天之后,这种快乐感依然持续存在。

分享知识也是如此。分享,不仅给别人送去视野的开阔,认知的迭代,促发行为乃至人生的改变。

你的每一次知识分享,都在为千千万万人服务。意识到这一点价值,必将从内而外感到幸福,比吃了蜂蜜还甜。

就像有的老人退休后,依然不想闲下来,哪怕帮帮子女带娃很累都好。因为服务别人,感到自己还有用,有价值感,不会因失落而悲伤。

许多现代人感到人生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正是不知道价值感在何处安放。

分享知识,让你快速找到生命的价值感。

说到这里,分享的意义尽收眼底。

说出你懂的知识,帮助你链接更多知识,链接更多牛人,链接到生命的意义,链接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人说,我平时很难有什么洞察,脑子没那么好使,没什么可以分享呀!

别担心!哪怕你的分享是在重复别人的观点,也是有益的。

因为从你嘴里讲出的,肯定不会完全和原创者相同。这正是著名的“费曼”学习技巧。

多次输出后,也许会诞生你的“再创造”,有新知识出现了。创造性的分享,恰恰这个时代最需要。

正如美国两位认知科学家合著的《知识的错觉》这本书所讲——

人类远比想象中的“无知”,幸运的是,大家通力合作。把个体的知识“共享”出来,形成“知识共同体”,才能以群体智慧完成极其复杂的任务。

正是这种“共享意向性”,使人类将知识一代代传递下去,从众多地球生物中脱颖而出!

聊一聊:你对分享怎么看?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如果分享知识会被对手弯道超越,你做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38799.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发愤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