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盔甲能挡子弹吗?传奇的凯利党告诉你答案

盔甲能挡子弹吗?传奇的凯利党告诉你答案

冷兵器研究所 2016-06-06 浏览103次
盔甲能挡子弹吗?传奇的凯利党告诉你答案的头图

盔甲能不能挡得住子弹,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两者竞争发展各领风骚,时而互占上风。在欧洲,早期火枪的问世促使盔甲工匠挖空心思增加防御手段,既出现了采用打出瓦楞线条来跳弹的马克西米连式板甲,也问世了减少保护面积,增加重点防护区域厚度的四分之三甲.优良的盔甲在交与客户之前会先挨上一发子弹,来检验它们的质量,留在盔甲上的弹痕就是品质的保证。所以当重装骑兵们开始使用起簧轮枪互相射击时,他们发现需要在贴近同类头盔的距离上才能对其有所杀伤。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19世纪盔甲


在“盾”的防护提升后,“矛”也随之增加了它的威力,枪的口径被加大,西班牙人了制造出了使用支架支撑的重型火绳枪来洞穿盔甲的防护,从而一举打破了盔甲的防护优势。十七世纪时,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盔甲越发粗制滥造,在与枪弹的这场竞争中盔甲终于落了下风。越来越多的士兵脱去了沉重的铠甲,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那样,“市民的枪的子弹打破了武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与穿着护身甲的贵族骑士队一起同归于尽了。”

▲闪闪发光的骑兵胸甲,美观与使用兼顾,到了拿破仑时代,欧陆主要国家就只有少数骑兵以及工兵仍然保留着盔甲。子弹战胜了盔甲已是势不可挡。

不过,差不多就在伟大导师做出如上宣称的同时,在地球另一端的澳大利亚,一伙儿悍匪穿上他们其丑无比,却又博人眼球的土盔甲,卓有成效地挡住了追捕他们的警察所射出的子弹。这些穿着板甲的悍匪,干出一条大新闻,从而名垂澳大利亚历史,成为该国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这伙团体的名字就叫凯利党。

在历史短暂的澳大利亚,凯利党作为国家形象标签与艾尔斯巨岩、大堡礁、悉尼歌剧院、袋鼠、考拉、妮可·基德曼还有雅思一样知名。他们被誉为是澳大利亚的罗宾汉,凯利党的形象甚至都被运用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上。这群绿林大盗究竟有何行为,以至在澳大利亚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而且他们的土盔甲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一切都必须从他们的头目奈德·凯利说起。

▲悉尼奥运会上的凯利党形象


1855年6月,爱德华·奈德·凯利出生于墨尔本北方的贝弗里奇,具体日期不详。当时的澳大利亚是英国人的流放罪犯之地,他的父亲约翰·“雷德”·凯利就是因为偷窃了两只猪而被流放到了那里,尔后又因为偷牛而锒铛入狱。不光是当父亲的如此不堪,凯利一家也好不到哪去。在警察看来,凯利整个家族都是些捣蛋鬼以及罪犯。奈德·凯利在14岁时由于偷窃一名华人的钱财而被拘捕,虽然最后因为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但也从此开始了他的犯罪生涯。诸如抢劫、斗殴、人身攻击、恐吓的坏事他都干过,所以凯利也没少因此吃官司入狱坐牢。当时光是这点小罪,凯利还仅仅只能算是臭名远扬的恶棍,远不会具备日后的鼎鼎大名。不过这一切很快就要随着一位醉酒警官的上门调查而转变了。

▲凯利家乡的塑像


和其他历史上或是传说中的江洋大盗一样,凯利党没少犯下传奇性的抢劫大案,不过与舍伍德好汉相比,他们倒也没有干过太多劫富济贫之事。不过他们曾在抢劫银行后,与时俱进地焚烧了当地人欠银行的抵押契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民众对他们抱有好感。凯利党的成功自然就是警方的失败,最令警方丢脸的是,有一次凯利党闯入警局,将两名警员锁入牢内,自己则换上警服,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让铁匠给自己的马匹换上新的马蹄铁并将账单寄往省警察队。奈德·凯利在他口述的一份足有56页,8300字的自白长信中,将警方轻蔑地描述为:“……那些外表丑陋、脖子肥大、头如袋熊、大腹便便、腿如鹊鸟、臀窄脚开的爱尔兰地方长官或英格兰地主的龟儿子。”

▲1879年2月15日的一份对凯利党悬赏8000英镑的通缉令

凯利党的嚣张气焰无疑令澳大利亚的警察们对他们恨之入骨,然而又束手无策,于是只得悬以重赏。赏金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便从1878年10月31日的500镑上升到8000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富商、银行家、实业家的年收入差不多也就10000英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凯利党成员之一的乔·拜恩的一个好友显然是受不了金钱的诱惑,毅然决然地充当了警方的线人。可尽管他有四名警察保护,但是仍躲不过凯利党的手心。叛徒虽然遭到了处决,凯利党却被随后赶来的警察包围在一家酒店内,于是他们拿出来自己的秘密武器,在1880年6月27日迎来了他们传奇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