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非洲版“辛德勒的名单”:《卢旺达饭店》

非洲版“辛德勒的名单”:《卢旺达饭店》

壹默了然 2019-03-26 浏览8次
非洲版“辛德勒的名单”:《卢旺达饭店》的头图


《卢旺达饭店》改编自真人真事。电影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难民的故事。

历史上的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1994年,距今仅仅25年。

这场种族灭绝大屠杀长达3个多月,卢旺达700多万人口中将近100万人的生命“被”自己的同胞“消失”。

这个数字相当于卢旺达总人口的1/10。其中,94%的受害者是图西族人。

除了这“消失”的近100万,有400万人流离失所,200万人逃亡国外。

这是一种怎样的杀戮?同属一个国家的人民,为何要“相煎何太急”?

人性的残忍与泯灭,让世界震惊。

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两个主要民族,胡图族占全国人口的85%,是土著的农民。图西族占全国人口的14%。图西族虽然人数少,但他们的经济地位高于胡图族,一直以来统治着胡图族。

导致这场杀戮的根源,是欧洲殖民者。

卢旺达在独立前曾是比利时的殖民地,他们侵入卢旺达后,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便刻意制造两族间的矛盾。先是拉拢图西族进一步压迫胡图族,后来又利用胡图族来反抗图西族,从而给两族间的矛盾大爆发埋下隐患。

20世纪90年代,两族武装势力展开内战。

1994年,矛盾爆发到顶点。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展开疯狂的报复,由此爆发了二战后最为惨烈的种族清洗。

电影中有个细节:联合国部队接走酒店全部的欧洲人,屠刀架在脖子上的黑人难民却不能上车。

内战期间,世界各地的记者们都陆续撤离了,连维和部队也不会守在这里保护他们。西方文明和上帝没有拯救卢旺达。

弱国无外交,这个赤裸裸的道理千百年来都没有变过。

卢旺达饭店成为卢旺达人唯一的避难所,卢旺达人只能自救。

最后,保罗和卢旺达饭店拯救了1268人的生命。

《卢旺达饭店》于2004年一亮相就引起轰动,被誉为非洲版“辛德勒的名单”。

真善永存,它唤起了人们的良知和反思。

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生活久了,慢慢会觉得,和平是理所当然的,战争离自己很遥远。

而实际是,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冲突和战乱一直存在。

直到今天,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武装冲突仍然很频繁,最后受到伤害最多的,就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从2011年年初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死去的无辜百姓不计其数,多少难民无家可归。

看完电影,你会再一次认识到,战争是多么残酷,和平是多么重要。

而身处在一个安全的国家,是何其幸运。

·END·

作者:壹默了然,自由撰稿人,思考改变人生。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非洲版“辛德勒的名单”:《卢旺达饭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55938.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壹默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