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天琴座流星雨划破天际,它是怎么形成的?
天琴座流星雨划破天际,它是怎么形成的?
每年的4月下旬。都会迎来天琴座流星雨的极大期,峰值流量约每小时20颗,不过这个预计的峰值流量数是按照没有光污染的地方算的,对于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流量大概减掉九成吧,也就是每小时大约有两颗流星划破天空……
天琴座流星雨是C/1861 G撒切尔彗星遗留的颗粒形成的,每年当地球穿过这些颗粒带,就会有部分小颗粒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落入大气层,并在大气层里摩擦产生高温并发出亮眼的星光。
在众多的流星雨里,天琴座流星雨并不出众,不属于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列(三大流星雨分别是1月3-4日的象限仪流星雨、8月12-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12月12-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但由于该流星雨包含较多颗粒比较大、比较亮的流星,并会有部分火流星出现,因此,运气好的话,观赏性还是不错的。(火流星是较大的流星体颗粒陨落时产生的流星现象)
由于流星雨都是周期性围绕太阳公转的彗星遗留的颗粒产生的,而这些颗粒带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轨道,而是有些密度较大,有些密度较小。而这些颗粒带的公转周期与地球并不一致,这就导致在每一年地球穿过这些尘埃带时,该颗粒带的颗粒密度都不一样,这就造成每年同一个流星雨的流星数量也不一样,不过在大部分年份下还是比较均匀的,每小时流量相差不会太大。
而当地球在某一年里刚好与该颗粒带里密度比较高的部分相遇,这些区域一般是主体彗星异常喷发或者爆发解体后造成的。当地球刚好穿过这些高密度区域,一场壮观的流星暴雨就会在天幕上演!
周期性爆发的流星雨中,最知名的可能就是11月17日前后的双子座流星雨了,由于它的母体55P/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具有约33年的轨道周期,因此它一般每隔33年就会有一次大爆发,上一次爆发在2001年,延后了几年。
而天琴座流星雨同样有这种周期性的爆发,不过今年并不是,根据记录,C/1861 G撒切尔彗星的公转周期约60年,上一次的爆发发生在1982年,下一次要到2042年左右……
所以今晚的流星雨流量是比较“日常”的了,不过由于亮流星比较多,特别骨灰的爱好者可以期待一下,普通爱好者就自己考虑要不要看了。这次的峰值预计是发生在4月22日下午2:30分,也就是今天下午,已经过了,不过反正那时我们是白天,也没什么关系。另外这个预测也不一定准。
流星雨辐射点大约晚上9点多以后才从东北方地平线升起,刚升起时由于大气原因并不适合观看,比较好的观测时间在凌晨2、3点左右……所以,不是骨灰爱好者,可以不看……
如果真想看,辐射点在一颗一等亮星织女星附近,比较好找。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天琴座流星雨划破天际,它是怎么形成的?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02756.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星宇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