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河南一村庄出现“群蛇围村”,蛇为何集体出动?专家:生态好了

河南一村庄出现“群蛇围村”,蛇为何集体出动?专家:生态好了

科学美少男 2022-04-27 浏览50次
河南一村庄出现“群蛇围村”,蛇为何集体出动?专家:生态好了的头图

据河南都市频道连续多个视频报道,汝阳县一村庄突然出现了大量的蛇,有很多蛇钻到了村民家里。

在其中一段视频中,一位女性描述了遇蛇的场景。当时有蛇跑到自家院内,很大一坨就在地上盘着,家里只有自己和两个孩子,自己吓坏了,打电话给邻居帮忙抓蛇。大姐回忆遇蛇的场景心有余悸,眼泪止不住地流,直呼太吓人了。

邻居表示,他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大姐家里,看到一条蛇缠着一只蝙蝠。一段视频显示(应该是大姐或监控录制的),邻居一手拿着木棍,一手按住蛇头,蛇被拎起来后,与邻居身高相仿。

村民们还表示,蛇太多了,有些是几条蛇在一起,家门口、家院内、花坛草丛、水里、田里、小路上都能看到蛇。很多村民因为蛇随处出没,生活都被搅乱了。还有村民骑摩托时遇到蛇,被吓得掉沟里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蛇出没?郑州市林业局野生动物救助站站长董朝伟表示:

(1)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2)蛇的食物越来越多了。

(3)村民保护动物意识增强了。

(4)蛇冬眠结束出来繁殖觅食,村民不用太担心。

董朝伟在视频通话过程中,看到了村民抓的一条黑眉锦蛇时表示:黑眉锦蛇属于无毒蛇,是我国三有保护动物,这种蛇对农业、林业、牧业都能起到保护作用,因为它们主要以破坏庄稼的老鼠为食。

不过,有些网友依然很好奇:我国很多地方的生态都越来越好了,老鼠也很多。如果只是因为繁殖觅食,为什么偏偏聚集在某个村庄,而不是全国性的呢?会不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时间上的巧合

众所周知,蛇会冬眠,但这种习惯其实跟季节无关,而是跟气温有关。因为蛇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环境气温长时间低于15-13℃,蛇就会开始准备冬眠。因为蛇的体温也会长期低于13℃,这种体液温度环境下蛋白质活性很低,代谢率大大降低。在外人看来,蛇的行动会变得缓慢。

如果气温进一步下降,蛋白质活性也会跟着降低。当低到5度左右,蛇体内的能量代谢将无法支撑任何行动,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在外人看来,蛇就像“冻僵”了一样。因此,有一种说法:

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为了防止自己直接暴露在环境中成为其他动物唾手可得的食物,蛇会抓紧时间找一个暖和、僻静的洞穴进行冬眠,因此常常会避开人类,躲到深山老林之中。

当春天到来,蛇感知到气温回升,体内的脂肪也消耗殆尽,它们便会醒来,然后跑到食物多的地方疯狂觅食,然后寻伴繁殖。这段时期称为蛇的活跃期。虽然大多数蛇都在春天苏醒,但由于全国的气温不同,因此每个地方蛇的苏醒时间也不同。

例如:三亚终年气温较高,蛇苏醒的时间都比较早。有些蛇甚至由于冬季低温持续时间短,根本不冬眠。在今年2月初,三亚的蛇就已经非常活跃了。2月10日,海棠区江林村的一棵树上发现一条60斤蟒蛇。同一天下午,一条更大的蟒蛇藏在了货车轮胎中,被捉迷藏的孩子发现。还有广东、云南、福建等地也陆续发生蛇频繁出没的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位置相对往北的地区,回温相对较慢,蛇苏醒也就比较晚。由于气温因素,如今正好是河南部分地区的蛇类从深山老林中出来,进入疯狂捕食、繁衍的活跃期初期,所以蛇相对较多。

为什么出现在村庄?

近年来,人类也不吃野味了,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全国各地的城市隔三差五就会发现野生动物出没。越来越多的蛇敢进入人类的领地进行捕猎。

现在也是老鼠、蝙蝠等动物活跃、繁殖的季节,谷物较多的村庄、农田会出现很多老鼠等小型动物,它们又是蛇喜爱的食物,会引来很多刚刚苏醒、饥肠辘辘的蛇。

最关键的一点

不过,以上所有原因都只能说明蛇越来越多了。至于为何同一时间暴露在村民视野下,可能是因为活跃期赶上了雨期。

近期,河南受低槽与西南涡影响,多地发生降水量增加,气温骤降。洛阳昼夜温差能达到10-18度,最低气温达到10度。在这种天气环境下,蛇会出现3种行为。

(1)四处爬行:雨水会淹没蛇的洞穴,蛇无处可去会在低温环境下四处寻找暖和的地方。

(2)暴露在村民视野中:蛇是变温动物,不具备体温调节的能力,但可以依靠晒太阳取暖。因此,太阳出来后,它们会从暗处出来,跑到有阳光的地方。

(3)进入人类房屋:人类的房子可以遮风挡雨,室温又高于外界气温,可以保温。

(龟也是便问动物,通过晒太阳升高体温)

综上所述:由于食物、生态等原因,引来了大量刚从冬眠中苏醒的蛇。此刻,正处于蛇的活跃期,结果赶上了雨期,蛇就都出来了,形成了群蛇围村的现象。

动物无法预测地震

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很多人问,群蛇围村会不会有大事发生?大家提得比较多的是地震。

地震是地壳运动过程中能量释放产生的波动。动物感知比人类灵敏,所以一些人类感知不到的波动,匍匐在地面上的蛇能感知到。不过,蛇并不能预测地震。

破坏性相对较小的地震波(纵波)速度为5.5-7千米/秒。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波(横波)速度为3.2-4千米/秒。

所谓的震前动物异动,指的是动物感知到破坏性相对较小的地震波。因为地震在远处已经发生了,动物是感知到震源传过来的波动,所以只能算是预警,而不是预测。

监测地震的仪器也能感知到的微小的波动,很多地方都会基于这个原理对地震到来进行倒计时。不过,两种波动到达的时间间隔是很短的,通常只有几十秒,甚至几秒。因此,群蛇围村并非有大事要发生。

一种可能

环境都存在规律性的变化,如果这种规律被打破,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常的事情。

各地动物在演化过程中都会顺应规律性变化,形成规律性的生活节奏,从而趋利避害。觅食、繁衍的季节遇到大雨可能是巧合,但也有可能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这两年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气候都不太正常。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河南还出现了“720”特大暴雨。有些人甚至在网上提出“雨带北移重回盛唐”的观点。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一些地方的规律性变化被打破。这才导致了雨期与蛇的觅食、繁衍期不期而遇,引发了这次群蛇围村。大家可以留言讨论一下。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河南一村庄出现“群蛇围村”,蛇为何集体出动?专家:生态好了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57213.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科学美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