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历史上的结婚证长啥样?

历史上的结婚证长啥样?

复古时尚 2015-04-28 浏览231次
历史上的结婚证长啥样?的头图

中国人的婚姻航程,漫长,艰辛。扯个婚证不容易,过去是家长批准,父母包办。后来结婚登记,需由组织批准,上级把关。那个关,很多,很严,比如阶级出身,政治立场,现实表现,领导好恶,哪一关都不好过。

这件明朝嘉靖年间的婚书,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婚书为素黄宣纸书写,当时的婚姻均受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父母在议定允婚后,要交换写有双方生辰八字的红帖,并议定由男方支付一定数量的礼金给女方。同时双方签订婚书,由家长及证人签名画押,并由男方踩上脚印以防悔婚。

该证书已经不叫“婚书”,而叫做我们今日所熟知的“结婚证书”。1914年8月19日,北洋政府颁布了《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每纸婚书贴印花税票一元,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于法庭上无合法凭证之力。条例中首次将婚书列为应税对象。

清末到中华民国初期,这种便条式婚书在普通居民中非常流行。山西汾城县一对夫妇在1950年结婚时,仍然使用这种婚书。从1938年日本统治下察哈尔省的这份婚书中可以看到,新娘年仅15岁,就遵从父母之命完婚,而她个人意志在婚书中完全没有体现。

20世纪40年代的婚书上面多绘有龙凤呈祥或鸳鸯戏水、牡丹吐蕊等各式图案。这种精美的婚书经过订婚人签字画押或盖章后,具备法律效力。那时许多婚书是政府颁布的。这张在河北省发现的婚书就包括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以及辞藻优美的祝词,男女介绍人、主婚人、证婚人的名字也列了长长的一串。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宁波旅沪(上海)同乡会一一二届同乡集团结婚之结婚证书

该证书样式简洁,设计巧妙,四角的“甬”字是宁波的简称,方框的两边各是一个拉长变形的“喜”字,合起来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