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张骞出使西域真正想办的事情,其实你们都弄错了!

张骞出使西域真正想办的事情,其实你们都弄错了!

朕说 2017-05-24 浏览71次
张骞出使西域真正想办的事情,其实你们都弄错了!的头图

公元前139年,

河西走廊上来了队人马。

合共就一百多人,

但在鸟不拉屎的戈壁滩,动静很大了!

领头的是个25岁的小伙子,

名叫张骞。

对,就是历史书上“张骞通西域”的那位。

这时,如果朕拦下他,给他鼓鼓劲——

知道吗,你现在走的每一步,

都在打通中国和世界连接的任督二脉!

多亏你,几百年后,

唐僧从这里跑到印度取真经!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这里中国朝圣!

两千多年后,

世界上29国的老大以它的名义来朝拜,

哦不,来开趴……

他多半会说——

闪开,闪开,

我立了flag,

赶着去找大月氏(zhī)谈干架的事呢!

离开长安前,

张骞不过是大汉朝里,

一名小小公务员。

在汉朝当底层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月薪只有300(据当时物价折算),

退休要等到七十。

朕帮他畅想一下未来,

那是大写的——丧。

张骞后台不硬,升职加薪不敢想。

难道就当一辈子办公室死宅?

不,他立了个flag:

逃离那个时代的北上广,

去看看这个世界!

正好,汉朝早年受了匈奴不少气,

听说匈奴惹毛了邻居大月氏,

复仇机会来了……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原则,

汉武帝要派人到大月氏搞事情——

“交个朋友,然后一起打怪嘛”。

之前招聘帖发了一次又一次,

后台就是没人勾搭。

这就要怪boss自己脑洞太大了:

从汉朝到大月氏,

得从匈奴眼皮底下经过,

被抓到就立马死翘翘。

加上沿途都是戈壁、沙漠,

风吹日晒,缺粮断水,

——全程hard模式。

正当气氛十分尴尬,

剧情反转了,有人举手。

你猜得对,是张骞。

别人的烫手山芋,到了他这就是香饽饽,

明摆着的国家重点项目啊:

万一此行不辱使命,

万一回来封侯进爵了呢!

汉武帝眼看拉到壮丁,准了。

一场吊丝逆袭的大戏马上展开?

并不。

真相其实挺窝囊:

张骞一行人刚进入河西走廊没走几步,

就被匈奴盯,上,了。

但没想到,匈奴一点不凶,

没把张骞宰掉,

还砸来一大波糖衣炮弹:

我们现在有个“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不但给你找工作、买房,

还给你包办婚姻,

一直管到孩子上大学……

说得朕都心动了!

然而,古人脑回路就是耿直。

张骞把节符(皇帝赐予使者的信物)

天天揣兜里,

当iPhone 7 Plus一样悉心保护。

散发着汉朝使者的清香:

我立flag在身,

匈奴的绿卡我不能贪。

匈奴好气哦,

把这帮不听话的汉使隔离开来,

每天放牛放羊,

消磨他们的意志。

张骞展现了汉族人民的机智:

学会了匈奴语,

搞清了匈奴地形,

从此走遍西域也不怕。

一等就十年。

匈奴内乱,

他和翻译官堂邑父逃了出来。

回大汉朝吗?不!

任务根本还没展开,KPI十年为零,

回去怎么交代?

那么还继续去月氏吗?去!

再次踌躇满志出发……

结果一出门,又,打,脸。

在那个没有导航、交通不便的时代,

他们走错了方向,

去了月氏北面的大宛!

好在,

大宛知道汉朝是个豪门大户,不敢得罪,

赶紧叫了个车送张骞去月氏。

终于到了月氏。

(这次真的是真.月氏!)

城头变幻大王旗,

人家还往西边挪了挪,

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拿了块新地,

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干嘛还惹匈奴?

张骞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

仿佛内心已崩溃,

完全不能接受一个事实:

flag倒了,这十几年白折腾了……

大概是看透了人生本无意义,

张骞决定给它找点意义。

他发现除了汉、匈奴、羌、戎、蛮,

世上居然还有很多其他民族和国家,

他不断打听到康居、大夏、身毒(古印度)、安息(古伊朗)……

毕竟秦以前,大家知道的“国家”,

也就只有燕、赵、魏、韩、楚、秦、齐吧。

原来世界这么大!

张骞要挽尊!

开始在月氏周边游山玩水……

不,为汉朝收集西域情报。

他已不再是十几年前,

那个来自泱泱大汉朝的年轻外交官,

但,

他可以是见多识广的贸易旅游大使啊。

自己立的flag,

哭着也要拔掉……再立。

回长安的遥遥长路上,

他还十分机智地绕开匈奴的场子,

取道羌人地区(青海)。

感觉汉朝人民的欢迎队列,

近在眼前了……

是的,又,打,脸。

羌地也被匈奴控制了,

他们被拎了回去!

等了一年多,

匈奴内部因为争夺王位陷入混乱,

他又趁乱逃了出来。

运气好到,仿佛人生开挂。

回到长安,

离出发时已经过了十三年,

当初浩浩荡荡百人团队,

只剩下灰头土脸的,两人。

找月氏打匈奴的任务,

也没有实现。

然而汉武帝并不care……

他跟满朝文武一样,是懵逼的!

张骞是谁?去西域干嘛?

当初的“国家重点项目”,

成了“重点被遗忘的国家项目”。

张骞被封了一个太中大夫(从四品),

算是安慰奖,

也算是开挂逆袭,

从底层变成了中级公务员。

但,人家去“西方”镀过金就是不一样。

现在他更热衷向汉武帝安利,

西域诸国的位置、城市、人口、兵力、特产;

以及一个关键信息:

它们没有漆器和丝绸。

汉武帝的脑洞又开了……

七年后,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目的依然是“交朋友,然后一起打怪”。

这次想搞定的是,

有“匈奴右臂”之称的乌孙国,

对,他们又刚和匈奴闹翻。

汉朝使团规模翻了三倍,

财物金币丝帛牛羊带了成千上万。

就差脸上写四个字:志在必得。

然而,情况又来了!

乌孙国心里有点乱,

对汉朝的结盟邀请,十,动,然,拒。

对于打脸这种事……

张骞露出了习惯性微笑。

离开乌孙国时,

他还热情地动员乌孙国使者一起走,

——来啊,来看我大汉到底有多美!

张骞让副使者们,

分头访问了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

回国一年后,他去世了。

同时代的《史记》《汉书》,

详细记载了他带回来的信息,

肯定了他“凿空(开通)西域”的意义。

但他本人的身世事迹,却语焉不详。

毕竟,跟痛揍匈奴的卫青等猛人相比,

张骞可以说是非常逊了。


张骞这辈子最大的功业,

是两次“出使西域”,

前后二十年,经历九死一生,

而他立的flag——

说服别国结盟以夹击匈奴,

居然从,未,实,现!

好比本是个准备到处圈钱的销售,

结果,

成了到处撒钱的市场推广。

说好的军事结盟,变成了外交联谊。

不过朕也在想,

张骞的一生,

真的只是“立flag——打脸”的一生吗?

第一次出使,

他带回来西域、中亚、南亚甚至欧洲的信息,

让汉朝人认识到,

中土之外仍有广大的世界。

第二次出使,

他带回来各种西方的物资。

比如,来自大宛的先进军事装备——

汗血宝马。

比如,让汉朝吃货两眼放光的进口食品:

葡萄、苜蓿、石榴、黄瓜、大蒜、

香菜、石榴、胡桃、芝麻……

被他死命安利的乌孙国,

也“反追”过来要和汉朝联姻。

从此,西域各国的使者纷纷来朝。

汉朝名声大噪。

出使外国这件事,

在汉朝公务员内部看来,

也不再是烫手山芋,而是香饽饽!

一队队使者往西域各国走去,

都打着张骞曾被封的“博望侯”牌子,

给自己贴金、开路。

霍去病、王恢、赵破奴等汉将,

则连番攻下楼兰、车师等地,

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

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

再到葱岭(帕米尔高原),一直到达欧洲,

这条后来的“丝绸之路”,

客商往来越发畅通了。

后世给张骞的评价越吹越高:

“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东方哥伦布”

“丝绸之路开拓者”

……

这么看来,

张骞好像是挺牛逼的。

但这种牛逼,

最初张榜召士的汉武帝不会料到,

最初为游说军事结盟而出使的张骞,

也不会料到。

因为,它特么就不在计划之内啊!

它只萌发于一个时刻:

张骞千辛万苦到达月氏,

被拒绝结盟,

支撑他在匈奴地区忍辱负重十多年的信念,

瞬间崩塌!

那时候,

他做的那个决定——

继续往前走。

给自己重新立flag——

要考察西域,要打通它们与中土的往来!

那个时代没有互联网,

没有微信、微博,没有知乎、滴滴,

没法“在线等”。

况且,张骞压根就没了组织,

只有兜里一个节符、身边一个翻译。

面对苍凉的戈壁荒漠,

他一拍脑袋,

能独自做出了那个改变人类历史的决定,

朕相信,

这完全出自直觉。

当一个人见过世界的辽阔与复杂,

就知道时代会变,环境会变,

连boss都可能忘了自己的指(昏)令(招)……

他就不会被僵化的命题带到坑里,

不会成为随命运拉扯的玩偶。

历史不是刻舟求剑,

生活更不是。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使命,

但它只来自于——

独立的思考,果敢的决定,承担后果的勇气。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朕说】

朕说:做最有趣的历史。历史也可以不端着,换种方式让更多人喜欢历史!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真正想办的事情,其实你们都弄错了! 网址:http://www.jrxk.cn/view/55735.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