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太平天国也举办过科举考试吗?
太平天国也举办过科举考试吗?
作者:史遇春
历史,最后还是会露出其真面目来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历史进行涂抹,当时或许有些效果,短期或许也有影响,但是,就长远来看,对历史所涂抹的颜色,无论是红色还是黑色,最后,这些强加的色彩,还是会褪去的。
这些,我都深信不疑。
我写清代笔记中的轶事、旧闻、传言……并不是想要改变什么,也不是要为谁涂脂抹粉、为谁增加颜色;我只是想多给大家一些参考的资料、只是想拓宽大家的视野、只是想增加大家思考的空间……
真实是历史的命脉。
舛错的资料,也有门道可看,是失误?还是刻意篡改?这也需要用心辨证。这辨证,既是对历史真相的厘清;这辨证,也是对历史侧面的有效补充。
真实与舛错并存,这才是历史的全部。
此处,根据武昌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中的《状元游街》一节,说一说传闻,讲一讲太平天国占据武昌时期状元游街的情景,供大家一阅。
刘禺生的这一段文字,不是他自己的发明,他也是有所据的。
这话,还得从黄冈刘鹏说起。
黄冈刘鹏,年少时就擅写文章,当时,或以才子目之。
但是,刘鹏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在清廷的科场上,刘鹏并没有因为能文而高中、而享有科名。
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占据了武昌。
据载,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二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癸巳)(公元1853年1月26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太平军人数增至五十万(裹挟难民),咸丰三年农历二月初十日(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前此被革职,死后赏患)陆建瀛被杀。
之后,为了壮大声威、吸纳人才,太平天国也迎合时势,开科取士。
太平天国开科取士时,刘鹏应考,并考中经魁。
所谓经魁,明代科举有以五经取士之法,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名为经魁。乡试中每科必于五经中各取一名,列为前五名。清代亦沿明代惯例,称五经取士中的前五名为五经魁,或五魁。
因为在太平天国科考中得中经魁,所以,刘鹏也被人称作“伪举人”。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于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创设了两湖书院。
其时,刘鹏已年近七十,但是,他还是被选为两湖书院的肄业生。
第二年(或为光绪十七年·辛卯·公元1891年),刘鹏参加清廷举办的乡试,考中举人。
须知,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农历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份的八月举行乡试。
因为在太平天国考中经魁,此前,又在清廷乡试中考中举人,所以,刘鹏又被称为“伪双料举人”
刘鹏所作的文章,如《青云塔赋》、《黄鹤楼赋》等,被登载于《黄州课士录》、《经心书院集》中,曾传诵一时。
太平天国时期,刘鹏曾担任春官丞相府的高官。
须知,太平天国设有六官丞相,分别为天官丞相、地官丞相、春官丞相、夏官丞相、秋官丞相、冬官丞相,每官设正、又正、副、又副丞相各一人,共二十四人。
因为曾经在太平天国担任春官丞相府的高官,所以,刘鹏对太平天国的往事很是熟稔。
刘鹏是《世载堂杂忆》作者刘禺生族伯兄的同僚,所以,他常常会来往于刘禺生家。
当日,大家一起饮酒谈天,刘鹏酒酣得意时,会高谈太平天国的旧事,讲话中,他也会毫无忌讳。
据刘鹏讲述,当时的情景大体如下:
太平天国的军队进入武昌之后,曾开科取士。
当时科考的主考官,是由东王杨秀清担任的。
考试的题目是:
“太平天国天父天兄天王为真皇帝制策”
考试结束,张榜公布名单,考中者有六百多人。
兴国州考中者,有376人。
兴国州:清初,兴国州仍领通山、大冶,同属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起,兴国州不再领县,属武昌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设县,隶湖北省江汉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
这一榜的状元刘某,也是兴国州人。
据说,状元刘某在应试文章中曾写到:
“三皇不足为皇,五帝不足为帝,惟我皇帝,乃真皇帝。”
因为文章切题、又深得太平天国的心意,所以,刘某被主考官东王杨秀清大加赏识。
太平天国考试高中人员的榜单,是用黄缎写成的。榜单就张贴在考试司门口的照墙上。因为中考人员的名字太多,以至于榜单非常长,写完所有名字,用去黄缎两匹。这一榜单,绕贴照墙内外,缠了三匝。
为了庆祝这一次开科取士的成功与获取人才的众多,太平天国安排在连马厂搭建了三四丈高的台子。高台全部用黄缎装点布置。当时,还聚集六百多名考试高中的新贵在高台之下。天王洪秀全点名,东王杨秀清亲自传胪唱名。
考试高中的新贵们先排成整齐的行列,向天王洪秀全谢恩。礼毕,又列队向东王杨秀清行参拜老师礼。北王韦昌辉以下的诸王,全都是身穿黄袍、头裹红巾,列坐在高台的左右。
谢恩拜师毕,开始举行唱名授职的典礼。顺序是,从高台的左边上,由高台的右边下。
唱名授职典礼结束,进入状元游街仪式。
状元刘某,满头点缀金花,身穿绣金黄袍,头戴红缎翅子帽,足蹬二寸厚的官靴,坐着八抬八捧的尊显轿子。状元轿子前面的顶马,也披红。
所谓顶马,是指旧时官员出行时,仪仗中前导的骑马差役或旧时举行婚丧典礼出行时,常用的礼仪,以为炫耀。
关于顶马,清人袁枚《随园随笔·顶马》云:
“今贵人街行,前有骑马者一二人,号称顶马。”
顶马执引大红旗一面,上面写着一行大金字:
“天王钦点某某科状元”
榜眼、探花的情景,大体与状元相仿。
当时状元游街的盛景,倾城出观,号称“出状元大会”。
状元游街结束,中考的新贵六百多人一齐前往东王府朝见,拜会老师。老师坐着受礼,并向新贵们赐红绫、赐饼、赐宴。
新贵们每人可得状元饼一份,饼极美,上面覆盖有红色绫煅。吃完饼之后,老师会让新贵们将红绫携归,以光宗耀祖。
考试高中的新贵们,官职各有差别:
状元授职天官某丞相;
榜眼授职地官某丞相;、
探花授职春官某丞相。
其余的六百多人,按照考试成绩排名,依次授予官职:
排名高的,授予王府、丞相府掌府;
排名低的,授予王府、丞相府坐府。
按照太平天国的官制:
丞相的位子,比王的位子低一些;
王的位子,又比东西南北王的位子低一些;
天、地、春、夏、秋、冬官丞相,分别相当于清朝的吏、户、礼、兵、刑、工部尚书。
后来,太平天国由武昌攻下南京,在武昌授职的文官,大都跟随组织,前往南京高就。
(全文结束)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太平天国也举办过科举考试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08605.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文史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