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撤离,为何加速了美军投降?
评论(95)阅读(17)
1942年4月,日本南下作战取得了辉煌战果。一方面,夺取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石油的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另一方面,发动时间较晚的缅甸战役也进入了尾声。...
...
日军发现美军航母编队,杜立特为何依然空袭成功?
评论(82)阅读(26)
1942年初,南云忠一偷袭珍珠港不彻底的弊病开始显现,太平洋的日军基地屡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袭扰,而对山本五十六来说,其幸存的3艘航母是他最大的心病。...
...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山本为何落下每天看天气的毛病?
评论(132)阅读(21)
二战中,堪称经典的战例很多,但要说最大胆、最有想象力的,“杜立特空袭”无疑是其中之一。但对日本来说,这是自开战以来,其本土第一次遭到攻击。...
...
金上将到处树敌,罗斯福为什么要提升其职务?
评论(234)阅读(12)
1942年3月12日,金上将升任海军作战部部长。这项任命充满了罗斯福的政治智慧,不仅颠覆美军传统认知,提升海军的战略地位,而且由其与“先欧后亚”战略唱反调,美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
推崇海军的罗斯福,如何提升海军战略地位?
评论(25)阅读(15)
1941年12月底,尼米兹在海军总司令金上将的“催促下”,发动了2次小规模的反击,尽管满足了普通民众复仇的心理,但显然无法让华盛顿的高层满意,尼米兹深感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
为何说锡兰海战,日本海军已凸显兵败中途岛原因?
评论(79)阅读(43)
1942年3月,尽管缅甸等地零星的战役还未结束,但日军南下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成了日本军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日军南下作战,过于顺利的后遗症是什么?
评论(236)阅读(7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短短几个月,日军“南下”作战夺取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的目的基本达到。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初具规模,民族自尊心得到了空前满足。...
...
孙立人率新38师来解围,7千英军为什么无动于衷?
评论(98)阅读(15)
1942年3月8日,英属缅甸首都仰光沦陷,中国远征军虽然错过了入缅作战的最佳时机,但依然决定出国作战夺回仰光。事与愿违,不争气的英军只顾逃跑,简直就是远征军的“猪队友”。...
...
史迪威从缅甸撤退,为什么去印度也不去中国?
评论(147)阅读(23)
仁安羌解围战,孙立人的新38师一战成名。殊不知,被解救出来的7千英军在感谢中国人的同时,不是加强仁安羌的防务,而是一心想着撤退。...
...
丘吉尔为什么迟迟不让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评论(291)阅读(21)
卢沟桥事变,预示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然而,短短的一年,泱泱大中华半壁河山尽失,“落后就要挨打”再一次得到了诠释。武汉会战后,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