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夺得高加索油田,为什么会大失所望?
评论(9)阅读(25)
1942年7月24日苏联南部,德军“蓝色方案”已实施了27天,苏军参战的几个方面军像以往那样,未能阻挡住德军的进攻。不同的是,苏军“逃跑”的速度显然快于德军的闪击战。...
...
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铁木辛哥如何成了光杆司令?
评论(185)阅读(19)
1942年6月28日,由于苏联统帅的误判和固执,将防御的重点依然放在莫斯科方向,致使德军进攻有了出其不意的效果,2天推进苏军纵深40公里,分2个方向直指沃罗涅日。...
...
铁木辛哥执意进攻哈尔科夫,因何被俘24万人?
评论(259)阅读(26)
随着苏联积雪消散,泥泞的道路逐渐干燥,蓄势待发的苏、德两军都在谋划新一轮的进攻。为夺取高加索地区的石油,德国元首亲自制订了“蓝色方案”,并决定首先拔除“巴尔文科沃突出部”。...
...
70万日本关东军部署在远东地区按兵不动,有必要吗?
评论(154)阅读(38)
1941年11月至1942年初,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在苏军大反攻中仓皇后退。气急败坏的德国元首不仅撤换了一大批“作战不力”的将领,而且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总算制止住了德军的溃退。...
...
1942年,520万苏军为何打不过300万德军?
评论(258)阅读(28)
1942年春夏两季,苏德两军都对战胜对方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归根结底来自对自己一方实力的认可,而实力也决定了双方夏季战略的成败。...
...
“红色乐队”提供准确情报,苏军为何仍损失惨重?
评论(108)阅读(15)
苏军新阶段的战役重点,应该从莫斯科方向转向南方。但现实是,大量的苏军战略预备队依然部署在中部地区,在南方,不但不防御反而采取进攻,这是为何呢?...
...
1942年德军放弃攻占莫斯科,为何又首先进攻该城?
评论(262)阅读(23)
苏军1941年12月发动的冬季大反攻,严重挫伤了德军的士气,恼羞成怒的德国元首,不仅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撤换和逮捕了一大批高级将领,而且严令“不准后撤”,溃败之势才有所好转。...
...
曼施坦因晋升元帅,为何感谢苏军政工干部?
评论(16)阅读(17)
随着苏军大反攻,曼施坦因直到1942年1月中旬,才率领缓过劲的第11集团军恢复进攻并占领了克里木半岛。殊不知,这其中还有苏军政工干部的“功劳”,这是为何呢?...
...
苏军在列宁格勒包围10万德军,为何没能围歼?
评论(20)阅读(32)
1941年秋冬,几百万德军发动了“台风行动”,但顽强的苏军不仅顶住了德军犀利的进攻,而且在随后的大反攻中将其击退170公里至250公里,一举扭转了苏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
德军从莫斯科一路撤退,莫德尔如何力挽狂澜?
评论(265)阅读(49)
1941年12月31日新年除夕,苏德战场上的苏军不停地追击,德军不停地撤退,即使德国元首亲自接管陆军司令部,但依然挡不住苏军潮涌般的攻势,撤退成了他们生存唯一的希望。...
...